浅谈6S改善活动的意义

在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生活瞬息万变,环境的改变要求我们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如果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意味着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因此,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不应该满足于现状,而应该不断的调整策略,跟上时代的潮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在工作中进行改善,包括改善人的意识、思维方式、工作思路、工作策略等等。改善是通过寻求更好的方法,并制定能保证预期效果的标准来实施的。改善对于企业、员工个人都有好处,它与日常管理同等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持续的改善。

6S管理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改善这一词汇经常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听到。但是也会经常听到一些争执,说这一活动算改善,那一活动不算改善。究竟什么样的活动,什么样的过程,什么样的结果,才能算改善呢?我们对一简单的名词、复杂的内涵感到困惑,在企业造成或多或少的矛盾,直接影响了企业改善活动的开展和推行。

“改善”的原本意义是:改变原有情况使结果比较好一些。“改”的含义是变化,“善”的含义是良好。其实也就是说,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通过人的行为和过程使工作方法、环境、设备设施、生产现场、产品质量、损耗等等,朝着良好的方向发生变化,而这一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就称之为“改善”。

每个企业都是要不断发展的,每个员工也是希望进步的,这就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了改善的欲望和动力。

如果企业都是满足于现状、毫无改变的员工,那么企业必然也就没有希望,不可能进步。所以企业必须培养一批具有强烈改善意识的员工,产品定位准确,产品质量和效率提高,安全有保障,生产成本自然相应地不断降低,企业终将逐步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公司。

改善对上下级的关系也有良好的影响。经过改善,使管理人员更进一步地了解知晓员工有哪些优点,从而能够知人善用,也使员工了解到管理人员在工作上的困难,促进员工积极主动配合工作。改善可以使员工充分的发挥潜在的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性格朝着积极的、正面的方向发展。

改善能扩展员工的视野,促使员工全盘地考虑问题,在工作中提高技能,增长管理素质,提高对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成就感,使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越来越大。

其实企业部分人对改善存在的争执,对某种活动算不算改善的观点,只是因为经济和价值思维方式不同而造成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有人可能认为很多改善是员工的本质工作,是员工份内的事,是员工应该做的事,不应该算为改善而得到物质和精神奖励,这样就或多或少打击了员工改善的积极性。即使员工提交的改善提案没有多少实际价值,但是如果能够让员工想到为企业的改善而思考,引起全体员工对企业的关注、关心和热情,这就是企业的最大收获。

改善无大与小之分,当然我们都希望每一锄头都能挖出一个金娃娃,从而给企业带来百万千万的效益,但其实现场大部分改善都是很小的变化,勿以善小而不为,大的改善都是从小的改善积累起来的,类似于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的道理,不能因为改善效果小而忽视它,不重视它,企业就是要用大量的小的改善的堆积,从量变到质变,最终产生质的飞跃。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通过改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仍然需要继续完善,这种改善活动,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每一次改善的结果,都将使企业管理更上一层楼。

(江西基地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