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控制“三关键”
靠质量树信誉,靠信誉拓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靠效益求发展,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链条。现在的市场是一个以质量为核心的竞争市场,因此,严格做好品质控制是确保各相关方实现共赢的保证。而产品生产里,员工是一线操作者,最了解产品的特性及异常,也能最早最及时的发现问题,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直接“对症下药”,执行力度往往是“药到病除”,他们在品质控制过程中起极为重要的角色。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下面,谈谈员工在品质控制中应做好的三个关键:
1、“我错他别错”
同在一条船,大家都是一个整体,一个团队,都在努力做着同样的一件事,我们的收益和成绩也是相互关联的。所不同的,只是分工不同。所以协作很重要,只有他好我才好,我好他好大家才能好。怎么才能他好我才好呢?首先,有问题要在源头发现并及时解决。不接收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传递不良品;全体员工都进行自检和互检,当养成习惯了,不良品被及时挑出来,制程中的不良品自然会很少存在,就不会影响自己和他人的作业速度,反而提高了每个人的成品率,对于大家来说,这是划得来的一个好做法。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了解下一道工序需要什么,怎么做,怎么配合他才能做得更好、效率更高。
2、“错过就不应再错”
第一次犯错属正常现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第二次犯错时,应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如果第三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该责问了。要想不会反复犯错,需要了解错误,分析错误,总结错误。比如现在最主要的质量问题是什么?哪些东西应注意?哪些是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问题,需要车间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和正确的引导?产品质量不是靠检验员检验达到目的的,工艺质量的好坏更需要生产线上每位员工认真工作以及认真细致的自检和互相监督。生产的下道工序是客户,只有自检,才能保证交给下道工序的东西是好的,做好对客户负责;不合格的材料(半成品)不准投料和生产,只有互检,才能保证自己不制造不良品,做好对自己负责;全体员工只有进行自检和互检,才能保证不良品发现在最早,避免不良品在制程中流动,才不致于浪费各工序的人力、材料、物力、时间等成本,才不会导致不良品流入到客户手中,影响公司声誉或造成更大损失。
3、“把握好自检和互检的尺度”
员工希望很明确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我们面临工作难度是“标准不统一、标准不科学、无标准”三种状态。但是标准不可能面面俱到,定有规定不到、不尽、不合理的地方;不同的人对标准的理解有差距,应用上有一定的幅度,很难准确把握;不知道标准该怎么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人不是机器,可以灵活变通。但变通的前提是,要知道目的。
品质控制过程是一个解决过程改进和复杂问题的过程,但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高层的决策,员工一致地身体力行,当从上至下拧成一股绳、往同一个方向使力的时候,全员参与发挥的作用将是巨大的,从而把生产中的每个难关逐一攻破。
(梁锦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