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疫情”看物业管理行业的价值及应对之道

在这段全民物理隔离的时期,作为社区管理服务的提供者,物业公司承担了相应的职责,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本文主要从物业行业在防疫中的价值以及政策建议二个方向进行阐释,以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物业管理行业在防疫中的价值

一、在全民防疫的情境下,物业管理超越了合同和法律确定的责任边界,无所谓国企、私企,无所谓成本、范围,在防控预案、员工管理、疫情宣传、出入管控、重点消杀、物资保障、配合隔离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作为社区和业主的桥梁,物业企业利用与业主接近、熟悉、信赖的天然优势,凭借反应能力、坚持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招之即来、来则能战的准军事化作风,体现了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价值,融入了政府疫情防控统一体系。

二、抗周期性和抗风险性得到资本市场认可。从收入端来说,物业服务合同周期较长,除项目外拓和部分增值服务可能有短期的影响外,物业服务企业整体收入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尤其是住宅物业。从支出端来说,物业企业采购大量防疫物资,短期会造成成本上升,但从全年来看综合影响有限。

三、近年来,随着一些典型物业服务问题的出现,以及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存在的矛盾层出不穷,国家、各省市相续出台了若干与物业管理行业相关的政策,从各方面规范和约束物业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为。防疫期间,物业公司承担了不可替代的社会责任,有助于各级政府部门在相关政策制定时做更多的思考。

四、提升了行业和企业品牌价值。从城市服务的角度看,致力于全域化管理的城镇、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城市运营商,成为政府防疫工作的极大助力。从社区服务的角度看,通过抗击疫情与业主逐步建立互信,也为业主和物业之间普遍存在的矛盾和不理解,提供了一个缓和的契机。

五、无接触的电梯、消毒机器人、智能温度检测设备等新技术产品必将加速进入社区。长期以来没有被深入了解的5G、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都将非接触物业服务的领域不断延伸。物业服务和管理正处于深度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融合过程。

政策建议

物业管理行业是中国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力量,应加大对物业管理行业的支持力度。政策出台的基本思路建议长短结合、精准施策。短期政策以应急类财政政策为主,这直接决定了企业应急防疫物资的供应、一线人员的稳定和企业现金流。为此,建议:

一、在疫情防控的特殊阶段,建议政府将物业服务企业纳入疫情防控体系和社会公共管理体系,经费由地方财政予以支持。

二、建议政府保障物业员工的防控物资。为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统一定价的防疫物资采购渠道,或建立物业管理行业的特许优先购买机制,保障物业管理区域,特别是住宅小区的防疫物资需求。

三、鼓励地方政府出台临时补贴政策,在疫情防控期间,对辖区的物业服务企业按照固定金额或者按照在管面积给予财政补贴。

四、对防疫规程中的企业管理措施,例如社区的封闭式管理,小区出入口的设置等都需要明确的政策支持,在政策出台前,应由社区两委给予协助和配合。

五、强调党建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积极落实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8号文件,将物业服务企业纳入生活服务类范畴,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

长期改革措施建议聚焦物业行业深层次困境,包括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角色、权责问题以及经营模式单一的问题,还包括此次疫情暴露出的行业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为此,建议:

1、明确物业管理行业在社区治理体系中的角色、权责,推动政府、社会、公众和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协商,完善社区多主体治理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将物业行业纳入生活必需行业。

2防疫当中和过后,表彰物业行业抗击疫情战斗英雄,有利于提升行业形象,缓和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

  3、将物业管理纳入国家的应急体系,统一调配、统一保障;政府制定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加强日常对物业服务企业的培训和演练;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传染病防护、消杀等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建立更加充足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强化应急储备物资动态管理,健全物资储备和调用制度。

4、积极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加快发展物业行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水平,推动5G、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在物业企业落地。在有条件的城市推动业主信息平台建设,通过不同的授权让政府部门、社区、物业使用,为精准高效防控打下基础。

5、出台促进物业管理行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本次疫情充分反映了物业企业全服务链业务布局的短板,建议政府发挥市场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鼓励大型物业服务企业积极布局新业务,提升业务备份意识、面对风险的安全和管控意识。

(加利申人事行政中心)